美研23fall申请 (Pin Qian)

by Pin Qian

写的时候拿到了Cornell Tech的rej 和 CMU AIE-ECE的ad,但还是想等SD的CS75.

感觉Yingxi已经把很多细节写得很清楚了,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完整时间线吧,切成三段:申请前,申请时,申请后。

如果对本文有疑问可以联系v: Chian_Pin

申请之前(主要是经历):

Y1

啥都不懂,那时候不知道GPA的重要性,所有课都是佛系学佛系考。

因为比较想去美国,通过把各种中介当工具人大概了解了申研需要什么,于是从那个时候(大一下)开始关注gpa,也开始准备其他东西。

之后疫情了,暑假参加了一个线上的比较水的实习,是第一次做开发,主要是学习为主。

Y2

回到了学校,进了一个学长的FYP组,是做Fin+RL,于是大二主要就是在学这个做这个。

学校里的课也学,但由于经历了疫情在家,我大学后来就不太有去上课的习惯(可能大多数人都这样)。通过开源的课和自学,感觉可以省下很多时间。

想在出国前把G考了,考了一次,失败了。

暑假留在学校做项目,参加了一个NLP相关的surf,但是比较水,主要是还在做RL。

Y3

去了利物浦,心态有点开始躺了,在保证分数的前提下,玩了很多地方。

期间考了两次G,累死,但结果满意了。

十一月的时候,投了一些国内和uk的公司,最后是年末的时候被国内腾讯的晨星计划捞了,算是很早就安排好了大三暑假。

由于那时候回国极度困难,二手准备我也套了暑研,最终是被ucsd捞了。

但是千辛万苦回国之后,感觉handle不了边实习边做科研,就放弃了暑研。

实习的时候裸考了雅思,因为没几所要,所以过线了就没管了。

申请时(主要是文书和选校):

因为我是签了中介,本来以为可以省下很多时间,但结果其实和diy没什么区别。

cv和sop我和一个应数的朋友持续互相迭代,改了又改,从花里胡哨的故事线,到后来很直白的叙述,重写和大改好像有六七遍。虽然不知道申理工科sop到底占多大的重要程度,但应该说也是尽力了。

选校方面,我一开始非常激进,第一波cmu的项目就选了5个。我的选校都是cs项目,但中介一直说cs卷,不好申,我也隐约感觉到啊可能是这样,于是调整心态,重新选了一波。

第二波的时候,我的心态是这样的:最终去哪个归宿都是找工,没必要很纠结学校的title。有coop的东北甚至成了我的梦校,但是因为雅思分不够没投。最终的选校是这样的:

这些项目里CS75,AIE,CM的文书是花的时间最多的。CS75是第一篇,AIE写得很顺畅很舒服(ad了),CM因为想着往创业写,写得很便秘(rej了)。

申请后(主要是心态):

有句话是:失败固然可怕,但是朋友的成功更让人揪心。

当身边的人,相似背景的人接连拿到不错的offer,你的邮箱什么声音也没有,甚至拿到拒信的时候,太憔悴了。

一边在想自己的项目是不是选保守了,一边担心自己是不是没学上了,开始怀疑是不是文书有问题,是不是申请信息填得不对...期间也干不了什么事情,无能无力。

想来想去,感觉这些点可能比较实在:

  • 不要刻舟求剑 每年每个项目的录取难易都会不同。当申研的信息获取越来越透明,加上申请ms存在一定的水分,必然会把本来可能bar不高的项目变成一个抽奖项目。保底不一定是保底,彩票也不一定是彩票,申与自己匹配的,是最稳妥的。

  • 如何定义保底 我认为的保底是,如果最后真的只有这个学校了,是可以接受去的。如果不喜欢,不接受,那不如不申。

  • 申请和发展 申请前的准备最后收获的不应该是一条storyline,而是拿到入场券后能够用得起来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栈。

  • 心态 之前可能还是挺有名校情节的,这种情节确实可以激励我去做一些事情。但是当考虑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,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,带有目的性获得的title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束缚。当然我是无法完全跳出来的(不然也不会学cs了),所以只能尽量做适合自己的决定,同时不让自己觉得可惜或者后悔。

Last updated